工程项目领导干部:践行“六最”,引领工程卓越发展

工程项目领导干部:践行“六最”,引领工程卓越发展
林赤喜
 
        在工程项目的广阔舞台上,领导干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决策、管理与领导风范直接决定着项目的走向与成败。秉持“理念最前沿,态度最热忱,流程最简化,方式最迅速,成本最经济,成效最卓越”的“六最”原则,成为工程项目领导干部铸就辉煌工程的关键所在。
 一、理念最前沿:创新驱动,引领工程未来
        在科技飞速发展、行业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工程项目领导干部必须拥有最前沿的理念,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工程走向未来。这要求他们密切关注国内外行业动态,积极学习先进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例如,在大型桥梁建设项目中,领导干部应率先引入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项目规划阶段开始,通过 BIM 模型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提前发现并解决设计冲突;在施工阶段,借助 BIM 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的实时监控与智能化调度,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控制水平;在运营维护阶段,基于 BIM 模型建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及时预警结构安全隐患,降低维护成本。同时,积极探索绿色建筑理念在工程中的应用,采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工程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程范例。
  二、态度最热忱:激情投入,凝聚团队力量
       热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点燃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潜能。工程项目领导干部以最热忱的态度投入工作,是凝聚团队、战胜困难的重要保障。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领导干部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深入施工现场,与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并肩作战。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寒冬腊月,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当项目遇到技术难题时,领导干部不是推诿责任或消极等待,而是主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攻关,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在面对工期紧张、任务繁重的压力时,领导干部通过组织动员大会、开展劳动竞赛等方式,激发员工的斗志与拼搏精神,营造出一种人人争先进、个个创一流的良好工作氛围。他们关心员工的生活与职业发展,及时解决员工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让员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三、流程最简化:优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繁琐的流程往往是制约工程项目推进速度与效率的重要因素。工程项目领导干部应致力于简化流程,去除不必要的环节与繁琐的手续,实现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在项目管理中,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与决策效率。例如,将传统的多层级审批制度改为线上一站式审批,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实现文件流转、审批流程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同时,对施工流程进行精细化梳理,根据工程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与作业计划,避免工序之间的重复作业与交叉干扰。例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合理安排主体结构施工、水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工序的穿插作业,做到空间上合理布局、时间上紧密衔接,提高施工机械与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确保项目能够高效有序地推进。
 四、 方式最迅速:果断决策,抢抓发展机遇
       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因素多,需要领导干部具备迅速决策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能够果断拍板,抢抓发展机遇。
       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领导干部应组织专业团队对项目的可行性、投资收益、风险因素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评估,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迅速确定项目的定位、建设规模与技术方案。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面对复杂的线路规划与站点设置问题,领导干部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等多种因素,快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确保线路规划既能满足当前城市交通需求,又能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遇到突发情况或紧急事件时,如自然灾害、施工安全事故等,领导干部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了解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与影响。
 五、成本最经济:精打细算,实现效益最大化
       工程项目投资巨大,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工程项目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成本最经济的意识,通过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组织设计团队进行多方案比选与优化,在满足项目功能需求与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例如在公路工程设计中,通过优化路线走向、合理确定路基路面结构形式、选用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等措施,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在施工阶段,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严格控制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支出。建立材料采购与设备租赁的招投标制度,通过市场竞争降低采购与租赁成本;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投入,避免窝工与闲置浪费现象;推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动态监控,定期对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及时发现并纠正成本偏差,确保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六、成效最卓越:追求卓越,铸就品质工程
       工程项目领导干部的最终目标是打造成效最卓越的工程,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不仅包括工程质量的卓越、安全性能的卓越,还包括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友好程度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在工程质量管控方面,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控制到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大坝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严格监控,从原材料的检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到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养护等环节,都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确保大坝结构坚固、防渗性能良好。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设施投入,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同时,注重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充分考虑工程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与环保措施,减少施工噪音、粉尘污染等,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在大型工业项目建设中,注重与周边产业的协同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升级。
      工程项目领导干部践行“六最”原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通过理念创新、热忱投入、流程优化、果断决策、成本控制与卓越成效追求,他们将引领工程项目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前行,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磅礴力量,铸就一座座经得起时间考验与历史检验的品质工程丰碑。
(作者单位: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总承包部)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