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身,抢抓机遇,化危为机, 彰显央企责任担当,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目标要求。这就现实的要求我们,在做好科学有序的疫情防御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强化管理、精准施策,砥砺进取,做好企业复工复产,以实际行动抢回疫情肆虐为企业和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失,用创新驱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企业价值。
      科学认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可控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的现实。科学研判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扩大内需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在今天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成为阻止经济下滑的主要手段之一给建筑市场格局带来的新变化;抢抓国内几十万亿基建投资以及各省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和配套体系完善,前期很多基础性工作给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市场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基建”也为我们创新发展提出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思维研判市场,用发展的眼光做好战略储备;通过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和满足“新业态”、“新职业”的高层次的管理和高、精、尖领军人才,通过人才结构的调整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弯道超车,高质量发展。
      用活用足国家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抢占先机,上下联动,争取主动。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企业快速复产。近一个时期,国家围绕应对疫情挑战,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的降费、缓缴税费等优惠政策;比如采用债券融资等形式,为加快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等等。同时,作为建筑业升级发展的“新基建”概念的提出和快速推进同样昭示我们,只要能够先机在这一领域率先分得一份蛋糕,就能够在未来市场中赢得先机。作为中国建筑业领军者之一的建筑央企,必须要当仁不让,快速向“新基建”领域渗透,实现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双管齐下,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快速提升,用发展的增量修复疫情的影响;用组织结构的优化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中壮大自己,提升品质,用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探索改革创新,做强、做优企业的新动力。
      坚持理念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和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的综合管控能力和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抗击打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虽然得到控制,但疫情以“大流行”形式在全球蔓延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将对国际经济形势产生深远影响。按照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郑永年教授的判断:疫情是经济危机、社会恐慌、国家治理危机的“三合一”。疫情过后的“逆全球化“趋势,各个国家通过产业回归调整生产结构。这种结构形态的新变化,必然为我们企业发展带来许多新的发展瓶颈、新的挑战。因此,在立足当前国家为拉动内需,抢抓机遇战略的同时,科学审视疫情对世界建筑业市场影响带来的新变化;通过战略调整、产业提升在未来市场赢得主动。作为国际著名建筑承包商的中国铁建,在世界建筑业发展的每一个潭头高地,都应该而且必须有我们纵横驰骋的脚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我们永恒的使命和不懈的追求。
      新冠疫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控为我们审视自己,转变观念,推行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提供了新坐标。疫情由于顶层设计的果敢、果断,进而得到有效控制。但暴露出的某些制度建设缺陷和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正如郑永年教授所说的那样,“一个国家的崛起就是制度的崛起,而外部崛起只是内部崛起的延伸而已。”从体制角度来讲,中央、地方还需要改革,目标就是如何使得地方政府更具有责任感。不能光从人的角度来说”你不作为,要从制度上找到不作为的原因。核心是找到“谁来承担责任”。同样,企业的崛起也必然要以科学规范刚性的制度建设做支撑。我们讲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精准落地,但制度建设是否标准规范,考量的标准是否精细,方法是否得当,奖惩体系完善与否,与现场实际的契合度到底高不高,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这些都是考量我们各级管理者指挥部和履职能力的一把标尺。也是根治取得成绩人人有份,出了问题相互推诿的一剂良药。
      记得在2019年上半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有关领导深入基层调研,直面影响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在综合各个单位、各个层面影响企业乃至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梳理、检索、反思时,曾做出过“影响企业发展的很多问题虽然都在下面,根子在上面”的研判。今天回想起来,这也折射出我们的制度建设的某些缺陷,说明我们的有些管理制度距离我们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愿景的还有差距、存在短板,还不能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快捷、简便、有效的制度支撑。因此,“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是摆在我们企业各级管理和业务工作者的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在中国铁建2020年“四会”上,“创新、发展”和打造“品质铁建”成为主基调,中国铁建两位主管领导的报告中,先后上百次提到“创新”!从理念、管理、产品、技术和营销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创新。这为我们强化制度建设,实现企业综合管控能力的提升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方向的指引;需要我们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企业组织架构更加完善,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通过制度建设的科学规范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各级管理者责权利的协调统一;通过管理流程、管控手段的创新推动企业各项管理提升和流程再造,实现企业各项目标责任得到落实,取得成效。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围绕上下左右在更高层次推动“三转”,“核”上要做稳,向“上”要做透,向“下”要做实,向“左”要做精,向“右”要做多”的发展思路和 “满足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发展理念,总经理黄昌富强调要求:机关部门在日常业务和办事服务中心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才行。并提出“要在全集团范围内进行一次制度“立改废清理工作,按照有效管理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对制度政策进行统筹优化,制定以目标为导向,以考核为原则的制度办法。直面机关部门目标岗位各自为政,公司治理“碎片化”、形式主义等问题”的目标要求。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 强调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这也为我们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应该说,一些重“痕”不重“绩”,检查核查调研扎堆,多层、多头的文案报表及一些与企业中心工作关联度不大的活动,给基层乃至项目带来一定困扰的现象在我们的企业乃至一些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我们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是要求作为企业两级机关就必须要通过强化以制度建设的升级进步确保各项管理目标、管控流程,目标责任的科学规范。通过制度建设与行业标准、企业实际以及生产经营具体工作的真情对接,做到定位精准、目标明确、指标具体,能够接地气、聚人气,便于操作。这也就像厨艺大师编菜谱、食谱,如果你编的菜谱、食谱自己用起来都拙荆见肘,又怎么能够吸引食客,受到人们的青睐,取得良好的收益。
      优秀企业金字塔式的组组织架构必然要求我们,作为企业管理重要传导层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彰显更多的智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为广博的才能,更为广阔的视野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因为说,面对变化的时代企业的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只有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从真,以动态发展的制度建设,指导生产经营一线的工作实践活动,为建设世界一流建设集团贡献企业价值。
      最近在企业微信群中连续看到几个关于项目安全检查工作的通报,从内容及行文格式让我感到了改变,即便是作为我这个外行也从中感受到一丝清新。企业两级机关工作的真谛就是能够沉下去,直面基层和现场工作的实际,直面问题和困难问题,做出理性科学的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防微杜渐,一个优秀的机关工作者必须要懂现场、知冷暖,要有沉下去的勇气,坚持问题导向,并用自己见识、才学和经验为项目提供可供参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贡献自己的智慧,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接地气,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现在从少到下都在推行“放管服”改革,以便于让基层能够立足现场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该放的一定要放开,该管的一定要管好,服务到位更为重要;多少年来我一直认同问题管理是企业的基本管理的说法,到今天也是如此。
      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和建筑业市场格局、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提出新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品质提升,竞争力提升,健康程度提升必然带来产业内部的改革创新和流程再造的发展格局;这就需要我们集中精力,把自己最优势产业做好,专业做成精品;聚焦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领域下功夫;通过培养人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提高企业的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措施手段、硬件软件配置、理念制度创新等确保企业安全健康运行。通过客观的研判智慧城市、装配式建筑对行业发展要素的需求,培育人才、强弱项、补短板,抢占产业链高端,形成企业核心优势,确保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
      作为后疫情时代发力点的“新基建”,以企业的转型和数字经济建设为主要形式,为企业强化项目管理提供动能;通过推行思维模式、战略引领、技术管理、能力提升、组织重构,通过智能化降低对人员的依赖,形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助推建筑业转型升级;通过推行以总承包模式、设计施工一体化、业财融合等流程再造。以更高的标准强化企业文化的战略定力,以中国铁建“以国为荣、以法为循、以德为先、以人为本”的新文化理念统领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实现企业员工感情、事业观和价值观的认同,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推行系统互联互通,确保项目管理和生产效率达到精益建造、系统化运作,战略管理的科学规范,制度管理“无为而治”,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目标。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想写点东西,但总是不搭调,或因为来自多方信息的干扰,还有自己平时的积累或者墨点不够,一直未能如愿!就在这篇拙文将要收尾的时候,看到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武汉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的最后一位住院病人康复出院。眼下,企业的复工复产也在紧锣密鼓的快速推进!强大企业、贡献国家、幸福员工是我们不变的宗旨,那么自己就胡乱的写下这点文字,说是随想、学习体会或者杂谈都行,总之也算给了自己一个交代,同时也渴望着与业内同仁、同事、朋友一起学习交流,探讨、共勉!
 

                                                                             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